“联耕联种”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小田变大田”解开农村土地改革的密码;应改革开放而生,伴思想解放而兴的悦达精彩演绎“一部车”兴起“一座城”的传奇;受世卫组织邀请,赴哈萨克斯坦联合国大楼作医共体专题演讲的东台小城……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盐城改革开放的故事,总是那么牵动人心。
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盐城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立足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加强区域联动、加速科技创新,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集聚要素资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久久为功,汇聚改革动力
“医改看三明,医共体建设看东台”。将2个龙头医院、6个农村区域中心、18个镇卫生院、341个村卫生室(站)组成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东台医共体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营的医共体,这一改革举措得到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并被国家五部委联合遴选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去年,国家卫健委在东台连续举办三期全国医共体建设培训班,吸引30个省(区、市)5000多人前来考察学习。
改革落地见效,绝非一日之功。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盐城久久为功。不仅紧密型县域数字化医共体建设的创新做法可圈可点,盐城乡村振兴领域的改革案例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盐城边检改革工作经验被省委改革办《改革简报》刊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14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盐城改革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去年年底,盐都区盐龙街道先锋社区270亩土地发包,最终以1130元/亩价格成交,溢价率达61.43%。今年2月17日,先锋社区270亩树木出售项目经过178轮加价,最终以100.139万元成交,溢价率达80.3%。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出发点,盐都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被农业农村部批复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区试点。
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跟进一步。接下来,盐城将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落实任务与探索创新统筹组织、系统部署与督察推进闭环运行。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盐城将出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实施意见”,并分解成210项具体改革任务;围绕市委推进“三个一批”改革部署,研究制定标志性、牵引性、探索性共30项重点改革事项清单,加快形成改革标志性成果、牵引性力量和探索性经验,更好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关键作用。
敞开大门,发展之路更宽
地处黄海之滨,有着海一样的胸襟,盐城打破“小院高墙”,敞开开放大门,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处于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机遇叠加地带的盐城,具备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南北互动合作的巨大优势。怀抱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盐城坚定不移走开放之路,而且是高水平、高能级的开放,力争为服务国家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8月26日,跨国公司江苏行——盐城零碳产业园国际合作交流会、跨国公司圆桌会议举行,同步启动赴日韩、欧洲的“走进跨国公司总部”活动,盐城持续加大与外企总部的对接力度,主动对接全球优质资源,不断扩展国际合作新领域,进一步提升盐城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面对国内合资品牌汽车销量整体下行的严峻形势,盐城经开区主动作为,聚力推进“起亚全球整车出口基地”项目,支持悦达起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汽车“出海”,去年出口17万台,遍布7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销量居国内合资车企首位。灵活运用中国的“朋友圈”“经贸圈”,盐城推动中国产品走向国际,促进合资品牌分享共建“一带一路”红利。
学会在大海里游泳。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盐城经开区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产业、经贸、人文等领域国际合作,获评江苏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开放,练内功不容懈怠。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盐城经开区在信用承诺制改革和“拿地即开工”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改革外延、丰富改革内容,于全市首家提出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改革,将改革范围扩大至所有建设项目。经开区营商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等次,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指数列全省25个功能区第3位,“一窗集成”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8个事项,获评2024年全国营商环境大会优秀案例。
双向融合,科创赋能产业
2月5日,盐城“新春第一会”聚焦科技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关乎城市命运、决定城市未来。近年来,盐城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接续开展科技创新“突破年”“推进年”“提升年”活动,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加快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盐城。
金风科技不仅成功获批为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还填补了光伏领域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空白;金风科技和盐城工学院分别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在科技创新领域,盐城的科创主体加速涌现,活力澎湃。围绕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盐城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策略,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在量质并举的目标下,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联动与协作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力在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支撑。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盐城不断打造更具承载力的聚才平台载体,让更多“千里马”在盐城竞相奔腾。目前,盐城市建有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21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77家,院士工作站7家;与2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成立校企联盟2100个,去年促成300个亿元以上优质科创项目落户;累计引进两院院士87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233名;深入推进“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每年有约5万名创新人才、高校毕业生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携手同行。
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赢,惟创新者强。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敢闯敢试,追“高”求“新”的盐城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