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
信长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江苏作为第二经济大省落实好挑大梁责任要把握好的四个着力点,其中之一就是“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深刻阐明了江苏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路径,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着眼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以“勇争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开放,为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更大推动力。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持续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刻把握价格机制这一市场机制的核心,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构建要素价格公示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要素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调节机制,维护要素市场价格秩序。
推动各类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着眼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更加注重用改革来激活生产要素、用开放来集聚生产要素,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扎实推进“数据要素×”行动,统筹推动确权登记、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通用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研究制定省市一体的算力补贴政策。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动更多低空空域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统筹优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推动新型要素与传统要素创新配置、高效组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自身行为,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切实防止政绩冲动、投资冲动、项目冲动以及其他不当倾向。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抓好经营管理,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功能、质量上“向上竞争”,避免盲目冲动、一哄而上。同时,从制度设计、行业自律、宣传引导等方面发力,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在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考察时就强调“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今年3月5日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我们要深入领会贯彻,立足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密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联系,在更大空间内促进良性互动、共同繁荣,不断增强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和整体协调性。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扎实开展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注重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发展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严守耕地红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注重培养“新农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城对人口和产业吸纳集聚能力,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联动。深入推进省内“1+3”重点功能区建设,强化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牵引带动功能,推动沿海地区、江淮生态经济区、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完善评价考核、要素供给等制度安排,鼓励跨行政区合作,重塑省域经济地理布局。联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在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彰显更大担当。
强化交通支撑作用。交通运输在推动经济布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先行官”作用。江苏交通运输体系比较健全,综合运输成本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统筹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切实抓好港口、机场、铁路、过江通道等建设,逐步提升“水运江苏”能级,更高水平推动多式联运,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体系、高效能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高效率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学习中深刻认识到,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江苏虽已连续5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但在一些方面仍需持续优化,必须持之以恒紧抓不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突出优化“五个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系统工程,制定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改革事项,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环境建设。政策环境上,着眼综合更优,推动政策集成创新,提高政策精准度,保持政策稳定性,形成合理预期,更加有效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各类经营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市场环境上,着眼公平有序,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健全公平竞争审查规则体系,持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在江苏都能得到公平对待。政务环境上,着眼高效便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数据赋能提升治理能力。同时,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法治环境上,着眼公正透明,更大力度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加强经营主体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让法治成为江苏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竞争力。人文环境上,着眼亲商安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人才服务环境。
全方位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8.2%的经济总量、45.3%的外贸进出口、66.1%的社会投资、61.8%的税收、79.3%的企业用工岗位、92.2%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加大清欠账款力度,依法保护合法权益,用心用情纾困解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连续3年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都对开放型经济提出要求,反复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江苏处于对外开放前沿,开放程度高、开放平台多,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这一优势,聚力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首创性、集成性探索,构筑起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加快推动国家级试点落地见效。着力抓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推动产业创新资源加快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不断优化、监管机制效率显著提升,让江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的重要高地。着力抓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国家赋权政策落地,拓展增值电信、医疗、金融、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开放空间,扩大开放领域和范围,牵引江苏服务业全域全业态高水平开放。着力抓好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聚焦数字贸易领域以及数据要素跨境流通等关键环节,立足苏州、服务全国、触达全球,为国家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开展更多先行先试。
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全省首批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8条”全部落地见效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第二批“50条”任务清单。持续延伸广度,除货物贸易外,在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领域拿出务实举措。持续拓展深度,加强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因地制宜扩大服务业开放。持续提升精度,加快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参与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
积极推动外贸绿色低碳转型。继续加大碳足迹管理、绿电绿证服务等领域探索力度,既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普惠服务,又大力推进碳排放核算、评价和认证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机构品牌,系统性增强在数据、标准上的话语权。加快推动相关企业持续开展绿色化改造、清洁生产审核,一体化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
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当前,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形势,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指示,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经贸合作。
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市场。2024年,江苏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0.8%,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1.2%,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7.5%,新兴市场日益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在稳住传统市场的同时,密切跟踪、科学研判形势变化,加大多元化市场的开拓力度,持续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深入挖掘东盟、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潜力,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
进一步创新贸易渠道方式。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增长20.1%,外贸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将加大探索力度,深入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提质行动,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海外仓推广应用和共建共享,发挥境外合作园区作用,拓宽中间品出口渠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不断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利用外资是江苏的强项,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我们将认真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实施新一轮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鼓励政策,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积极开拓新的外资来源地,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吸引更多外资深耕江苏,促使更多资源要素在江苏高效集聚、流动、配置、增值,培育投资江苏的新品牌。
江苏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洗礼成长,是江苏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的中坚力量。我们将着眼事业发展需要,持续提高各级干部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想问题、抓工作的本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