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Play VideoPlayMuteLoaded: 0%Stream Type LIVESeek to live, currently behind liveLIVE 1xPlayback RateChaptersChaptersDescriptions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Subtitlescaptions and subtitles off, selectedAudio TrackFullscreen--:-- / --:--This is a modal window.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media.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TextColorWhiteBlack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Background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OpaqueSemi-TransparentTransparentWindowColorBlackWhiteRedGreenBlueYellowMagentaCyanTransparencyTransparentSemi-TransparentOpaqueFont Size50%75%100%125%150%175%200%300%400%Text Edge StyleNoneRaisedDepressedUniformDropshadowFont FamilyProportional Sans-SerifMonospace Sans-SerifProportional SerifMonospace SerifCasualScriptSmall CapsReset restore all settings to the default valuesDoneClose Modal DialogEnd of dialog window. 应急管理部定于4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解读《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介绍安全生产有关重点工作进展,回答媒体关注问题。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主持,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范朝晖、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司长汪崇鲜、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副司长刘丽出席,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查看全文正序倒序刷新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 申展利: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解读《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介绍安全生产有关重点工作进展。出席发布会的有: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范朝晖先生,安全协调司司长汪崇鲜先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副司长刘丽女士。首先,向大家通报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情况。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呈现“三下降、两平稳”的特点。“三下降”是:事故总量下降,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15起、死亡3208人,同比分别下降29.5%、24.4%。重特大事故下降,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6人,同比分别下降75%、80.5%。较大事故下降,发生较大事故68起、死亡267人,同比分别下降1.4%、5.7%。“两平稳”是: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有28个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大多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煤矿、工贸、建筑业、道路运输、铁路运输等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下面通报一季度国家自然灾害情况。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地质灾害为主,风雹、森林火灾、低温冷冻和雪灾、干旱、洪涝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20.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60人,紧急转移安置14.9万人次,倒塌房屋2.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4.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1.6亿元。一季度自然灾害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震活动水平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强,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二是地质灾害损失偏重,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地质灾害多发,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发生山体滑坡。三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森林火险总体呈现“南北并重”的特点。四是南方地区风雹灾害多点散发,大风、冰雹等造成部分房屋、农作物受灾。五是全国总体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低温冷冻和雪灾总体偏轻。以上是向大家通报的有关情况,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2025-04-16 10:07:00封面新闻记者: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能否介绍一下《总体预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谢谢。2025-04-16 10:10:44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 范朝晖:感谢记者朋友的关注。我们常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预案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方案。《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处于统领定位,适用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指导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实施以来,在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应急管理实践不断丰富,各类风险耦合、链发对应急指挥体系、信息报告、协调联动、应急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发事件应对面临新的形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突发事件应对组织指挥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也作了相应调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势在必行。《总体预案》修订印发,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总体预案》着眼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局,结合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际,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党的创新理论运用、转化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制度措施,确保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地。二是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总体预案》充分吸收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力量、物资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成果,总结固化现场指挥、风险防控、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有力有序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实用的制度保障。三是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必然要求。《总体预案》着力强化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制度、信息、资源、响应和行动等方面的整体协同联动,加强部门间、军地间,以及跨灾种、跨区域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资源协调和响应联动,实现各类应急资源和力量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谢谢!2025-04-16 10:11:00总台央视记者: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一季度明查暗访已经结束,请问目前主要发现哪些共性问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2025-04-16 10:11:39申展利:请汪崇鲜司长来回答。2025-04-16 10:21:36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 汪崇鲜:谢谢您的提问。最近,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带队组成了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进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一季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各考核巡查组坚决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将明查暗访和专家指导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结合群众反映和职工报告的隐患等线索深入开展核查。初步统计,共排查各类问题隐患5800多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188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共性问题:一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质效还不高。一些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包括一线操作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不够、掌握不够、对照检查也不够,在风险隐患辨识方面能力不足,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明显的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存在却排查不出来。比如,一些企业在粉尘涉爆场所设立办公室,一些在建项目“未审先建、未验先用”,个别企业动火作业人员没有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违规动火电焊,一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设施缺失、失效,还有的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非法生产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隐患触目惊心,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风险非常高。二是一些重点专项行动推进有差距。个别地区在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整治工作上仍存在薄弱环节,比如:个别地区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不彻底,燃气经营单位入户安检流于形式,餐饮企业违规使用“问题瓶”“问题软管”“问题灶具”等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比较多。个别地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不扎实,不同程度存在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隐患。一些地区开展畅通消防“生命通道”工作不到位,占堵疏散通道,生产经营场所加装防盗窗、防盗网影响疏散等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三是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监管执法部门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特别是在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查处重大事故隐患上“宽松软虚”。有的部门没有深刻吸取重特大事故教训,同类问题常治长存,缺少“治本之策”。有的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审批、监管“两张皮”,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导致漏管失控。有的面对职能交叉或监管空白的问题,缺乏主动向前一步的责任心。下一步,我们将对明查暗访发现的问题,向32个省级安委会“一省一单”印发督促整改函,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典型案例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发现共性问题,会同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这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强化问题隐患警示曝光,协调媒体对典型问题隐患及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报道,持续加强警示教育,形成有效震慑。谢谢!2025-04-16 10:21:54人民网记者:今年初,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启动了2025年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想请问目前的进展如何?谢谢。2025-04-16 10:31:04申展利:这个问题请刘丽副司长回答。2025-04-16 10:31:15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副司长 刘丽:首先感谢您对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工作自2019年实施以来,已经累计覆盖了135个重点县,我们主要是通过部级专家力量下沉基层,着力解决了基层专业监管能力不足,重点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不畅,企业安全基础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来推动地方监管能力的提升。截至目前,重点县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43.5%、52.5%,危化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已经成为我们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一个品牌。今年,我们根据地方企业数量、产业特点和事故情况这些风险因素,调整确定了73个危化品重点县,继续聚焦危化品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年度重点工作落实,以及带动提升地方和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优化提出“两突出、两结合”的服务方式。“两突出”主要就是突出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分类指导是指对于新纳入的重点县和延续的重点县分类施策,精准服务是针对重点县的产业特点和企业类型分行业、分专业、精准匹配专家,聚焦短板弱项,制作针对性课程开展专题培训。“两结合”就是指导与沟通交流相结合,指导与推动整改相结合。指导与沟通交流相结合,主要是通过事前调研摸底,事中座谈交流和事后跟踪指导,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沟通,精准指导、答疑解惑,推动典型经验做法互学互鉴。指导与推动整改相结合,主要是针对反馈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推动企业的闭环整改、举一反三,形成“检查-反馈-培训-整改-复查”的全链条服务。自今年年初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已经对10个省份的10个危化品重点县进行了指导服务,帮助排查确认问题隐患900余项,组织20次反馈培训,1150余家企业近4000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了这些培训,解答企业问题140余项;邀请100余名地方专家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深入参与指导服务,推动10个重点县建立了本地化专家队伍200余人。为73个重点县2600余家企业和2500余名地方专家开放了线上学习资源,举办了一期线下的培训班,通过地方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看,地方在这一轮专家指导服务中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监管效能,有力推动了重点工作落实。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指导服务工作质效,辐射带动省级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发挥作用,为全国危化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有力支撑。谢谢!2025-04-16 10:31:26凤凰卫视记者:目前全国正处于春季防火紧要期,请问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2025-04-16 10:34:40申展利:今年春季我国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总体偏少,大风天气多,所以多地持续出现较高火险天气,春防形势非常严峻。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合力攻坚,保持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一是提早动员部署。2月25日,全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视频会对今年春季防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针对3月份火灾短时集中暴发,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也及时调度高火险省份,下发紧急通知、提示函,指导各地做好火灾防控工作。二是强化会商研判。紧盯极端天气和清明节等特殊时段,组织气象、林草等部门和相关专家进行专题会商,分析研判火险形势,向有关省份及时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指导各地因险施策。三是深化火源管控。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持续开展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先后派出13个工作组到18个高火险省份,现地指导,严格火源管控。四是广泛宣传教育。举行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知识发布会,组织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赴福建、广西等地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从下周开始要到黑龙江、内蒙等地进行采访,推出一批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和新媒体作品,提升公众防火意识,推动筑牢人民防线。五是科学应对处置。 对重要敏感火灾实施提级响应、提级指挥,派出联合工作组指导协调扑救行动,跨省调动灭火直升机、调拨装备物资支援一线,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会同地方扑火力量协同作战,科学高效处置森林火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戒备,坚持精准施策,强化源头治理,做好“五一”等重点时段火灾防控工作,全力打赢森林草原火灾春防攻坚战。谢谢!2025-04-16 10:34:5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与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比,新印发的《总体预案》主要有哪些特点?2025-04-16 10:37:53范朝晖:谢谢您的提问。新修订的《总体预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总结近20年来突发事件应对经验教训,充分吸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地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内容和思路方面都有创新。归纳起来看,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总体预案》坚持党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各级党委及其部门职责任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中,暴露出组织指挥体系不健全、风险防控责任不清晰、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不顺畅、极端事件应对机制欠缺等问题。对此,《总体预案》聚焦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措施,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效能。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有效衔接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紧密结合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技术,固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将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组织指挥体系,以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突出系统集成,注重改革创新,把准“统”与“分”、“防”与“救”的关系,在强化整体谋划中推动突发事件应对各项措施同向发力。四是坚持务实管用。应急预案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总体预案》也不例外。《总体预案》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突发事件演化发展规律,注重强化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各类应急力量和基层单位的作用发挥,推动“文本预案”向“实战能力”转化。同时,紧盯突发事件应对关键环节,出实招、求实效,切实增强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谢谢!2025-04-16 10:38:06红星新闻记者:去年初,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想问一下现在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还有哪些工作安排?2025-04-16 10:45:09汪崇鲜:谢谢您的提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在国务院安委会统筹指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质效显著提升。各地区各部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制定了62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这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提供了依据。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67.2万项,整改率达98.2%,每千次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数从去年行动开展之初的4.9项上升到31.4项。二是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聚焦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燃气、电动自行车、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标本兼治推进安全治理,累计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7.55万公里,查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黑作坊”约4000处、新增充电设施2400万个,加固经营性自建房51.2万栋,消除电梯隐患6.1万项,清理占堵消防通道出口517.8万处,还为57万处的小型生产经营场所、老旧小区安装了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强烈。三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文化蔚然成风。大力开展全民素质提升行动,累计开展安全宣讲48万场,覆盖2.3亿人次,其中面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81.22万场、培训7257万人次。全国受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举报52.7万件,发放奖励3585万余元。可以说安全文化正在逐步转化为全社会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下一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治本攻坚重点任务。一是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组织实施好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完善基层安全生产治理机制,推动三年行动责任措施落地落细。二是抓好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推进判定标准查漏补缺和提质升级,做到“应出尽出、既有也优”;动态更新全国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督促逐条闭环整改到位。三是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燃气、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统筹推进交通运输、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治理。四是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继续组织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修订出台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规范,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用好“两重”“两新”政策加大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力度,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维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谢谢!2025-04-16 10:45:21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请问新印发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2025-04-16 10:46:39范朝晖: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方面内容组成,科学把握与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主动适应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新的形势要求和实践需要,提出了一些创新措施。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6个方面的创新措施: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党中央、国务院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作出决策部署,党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按照职责任务做好有关工作。比如,《总体预案》将党委及其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纳入应急预案体系,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由本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本地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二是健全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优化国家和地方层面突发事件应对组织指挥体系及应急指挥机构组成。例如,《总体预案》明确“突发事件应对中,所有进入现场的应急力量、装备、物资等服从现场指挥机构统一调度”。三是坚持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安全风险防范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强风险早期识别和信息报告、通报。四是建立健全预警制度机制。细化突发事件预警分级、发布、传播、响应、解除等规定,建立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例如,《总体预案》规定“预警响应可采取暂停公共场所活动、错峰上下班或者停课、停业、停工、停产、停运等防范性、保护性措施”。五是细化应急响应流程及要求。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制度,优化国家层面4个级别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及程序的有关要求;对地方结合实际细化应急响应制度作出安排。六是加强基层应急工作。对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风景区等,在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提出要求。例如,《总体预案》要求“村(社区)应当增强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和组织动员能力,依法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做好本区域应急管理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总体预案》贯彻实施,统筹推动新一轮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支撑保障。谢谢!2025-04-16 10:46:53经济日报记者:谢谢申司长,我们注意到昨天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发布了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请问确定这个主题有怎样的考虑,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哪些具体安排?2025-04-16 10:55:03申展利:谢谢您对应急管理部官微的关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5 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今年聚焦排查群众身边灾害隐患这个主题,就是要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开展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动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落到基层;就是要广泛动员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参与防灾减灾行动,从而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我重点介绍几项工作安排:一是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和科普宣教。对新调整上任的干部开展专题培训,让他们了解防灾减灾救灾职责,增强应急处突能力。对灾害信息员、护林员、 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灾害信息报送、隐患识别、避险转移等工作方法,提高灾害“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能力。同时,我们还要面向公众持续推出《全民安全公开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宣教场馆等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普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防暴雨洪涝、防地震、防溺水、火灾逃生等知识技能,提升公众防灾避险能力。二是抓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针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低洼易涝区、地质灾害风险区等重点区域,针对城市地下空间、病险水库、江河堤防等重点部位,重点排查极端条件下是否存在影响安全运行的突出风险,有关部门单位责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类应急预案是否完备有效等。同时,还要指导乡镇(街道) 和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开展燃气、消防、电动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安全风险排查,落实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政策,采取各种方式鼓励群众积极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三是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根据灾害隐患排查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预案,组织有效管用的应急演练。特别是在灾害高风险区、灾害多发易发区的重点防灾单位、中小学校、乡镇和村组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在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精准预置物资装备和力量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快速高效处置。总之,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从我做起,重在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最大程度规避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到这就结束了,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发布人。再见!2025-04-16 10: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