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济南两地审计机关健全机制,完善方法,整合运用多种技术,推动智慧审计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审计工作数字化变革。
青岛:赋能智慧投资审计
聚焦数据分析。实施并完成建设项目全流程标准化数据采集分析。运用非结构化数据识别技术,深入解剖评标定标环节,一次性分析1500余个项目招投标数据,精准查处评标专家、招标人代表履职尽责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效促进招投标领域公平交易、阳光交易。
聚焦专项技术。借助探地雷达核验施工质量和隐蔽项目工程量,发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工程质量监管;发现部分项目结算多计支护用钢管桩数量。依托全市智慧低空共享平台,采用定制无人机飞行服务方式为审计提供影像支撑,高效精准核实绿化苗木种植方式及规格数量、新旧路面铺装范围等复杂疑难事项。
聚焦信息系统。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行业基准数据,对某重点市政道路数字孪生平台细致开展软件造价评估,核查功能点2600余个,节省财政资金360余万元。运用城市管网数字孪生平台,开展供热管道敷设长度和走向、旧管道拆除更新等事项的查核,精准发现新建管网未按规划位置敷设、废旧管网处置不规范等问题隐患,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济南:创新智慧审计体系
健全智慧审计推进机制。加强统筹谋划,组建智慧审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压紧压实主管处室、审计团队和区县审计机关工作责任,建立权责明晰、组织有力的推进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智慧审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制发工作任务落实分解表,明确夯实建设基础、加快应用场景建设等4方面57条细分任务。优化审计模式,全面推行“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在审计项目中实行“数据主审+业务主审”双主审工作模式,强化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核查有机结合。
完善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搭建“济南智慧审计一体化平台”,打造审计项目对象库、主题数据库、操作指引库、法规案例库、审计整改库五个专题审计资料库。强化数据采集保障,制定电子数据采集工作方案,建立分行业、分地区、分层级数据目录体系。增强前沿技术创新,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探索利用图数据库、地理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以及无人机、地质激光雷达等新装备,构建多维查询、动态更新的审计模型库和辅助工具。厚植人才队伍优势,组建数据分析团队。
丰富智慧审计应用场景。促进提升资源环境审计效率,利用卫星影像、地理信息等技术,对全市矿山进行三维立体建模,精准测量矿山修复、山石资源盗采面积等关键问题。促进提升民生项目资金审计成效,联通全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促进提升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质效,建立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自动化分析模型,构建招标控制价编制不准确、工程合规性审查等多个投资领域分析模型,挖掘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关联企业持股、政府采购围串标嫌疑等审计疑点。
策划编辑:何晓源
内容右侧: 责任编辑:赵方 |
【关闭】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