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把产业、区位、环境转化为引才聚才“硬核装备”
9月20日,太仓航空产业人才高峰论坛在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举行,也拉开了该市第十一届人才宣传服务月的序幕。20多天前,在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当天,太仓市政府刚刚发布了《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致力建设一流航空创新转化和高端制造基地,吹响了进军航空产业的“集结号”。
“随着西工大太仓校区开工建设、各类科研机构和人才加快入驻,必将为太仓创新发展事业带来巨大变化,必将有力推动娄江新城特别是科教创新区建设,助推‘高铁、高校、高层次人才、高质量项目’在太仓交汇叠加,有效提升创新能级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太仓市委书记沈觅说。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太仓在招贤纳才的同时,精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推动“人才高地”向“创新高地”“产业高地”转变。
新校新城新产业成聚才“蓄水池”
10个学院、10个研究中心、17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一组数据,是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的“硬核装备”。8月28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奠基,一期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由此,太仓将成为全国首个建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
西工大是我国唯一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985”和“双一流”重点大学。依托西工大在航空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项目运作基础厚、战略合作盟友多等多重优势,正是太仓发展航空产业一个方向。
事实上,从去年初西工大签约落户开始,太仓市委市政府就已经着手谋划。短短一年时间,一套完整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逐渐成形。去年10月,太仓市政府与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签订政校企人才全域合作协议。同时,太仓市人才办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西工大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签订三方人才合作项目,谋划深度合作。
拥有一所大学,是太仓期盼已久并为之奋斗的梦想。除了西工大,“小城”和“大学”的联姻佳话,还有西交利物浦大学。作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西交利物浦大学4月29日开工建设太仓校区,将紧密结合太仓已有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六大学院(专业)。“随着一批高校、科研机构落户,人才‘蓄水池’将为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注入持久原动力。”太仓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西工大和西交利物浦太仓校区所在的区域,是太仓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作为未来太仓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片区,推动太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太仓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将对太仓乃至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为太仓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提供强劲动力。
共享共用赋能邻沪科创高地
最近,江苏省双创团队、创新创业人才名单相继出炉,同高先进制造科技(太仓)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旭东博士带领Malte、Axel两位高端外国专家获评双创团队。同高科技团队致力实施新能源汽车大功率激光柔性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他们以先进激光焊接工艺、新能源汽车柔性焊装系统模块化配置及同步仿真技术为创新点,填补了国内轻量化材料焊接工艺上的空白。
公司董事长汤旭东在同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先后在杜尔涂装系统有限公司和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从事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厂商多个国外项目的运营保障、管理和先进技术开发工作,这为他后来到太仓创业积累了技术及管理经验。
借助邻沪优势,上海一直是太仓招才引智的重要城市。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高层次人才(上海)创新创业大会、上海专场推介会……通过高频次、大范围在上海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一批又一批沪上外溢人才团队陆续落户太仓。
去年,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下,太仓联合嘉定,设立嘉定-太仓人才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打破地域限制,积极探索实施两地人才互认、联合培养、载体共建等开放、包容、协同的工作模式。不久前,针对当下国内科创圈最热门的科创板,太仓通过举办“科创板注册制对科技企业投融资的思考”专题讲座,帮助人才企业深化对科创板注册制的认识,充分运用多元资本加快发展。
目前,太仓已建立人才项目与沪上资本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吸引沪上投资机构参与设立“生物医药基金”“科技人才基金”等专业子基金,推动上海资本要素加速流向太仓金融创投市场,为本土人才企业引入沪上金融活水。
宜居宜业环境成“留人”关键
9月2日,太仓市科技局举办机关开放日——院地企协力共助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会议透露,去年太仓共安排大院大所专项资金1018万元,立项28个项目。而就在此前一天,太仓市行政审批局推出首批启用电子证照的18项政务服务事项,为“不见面审批(服务)”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留人”的关键因素。要让更多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让人才在太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通过开展人才企业大走访活动,太仓市委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对人才问题需求进行挂号督办,通过部门领导现场办公的形式,帮助领军人才企业解决贷款融资、办公用房、人才招聘等多个类别800余项发展难题。
针对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居留服务等方面需求,太仓实施了高层次人才生活待遇优享计划。并出台人才安居实施细则,积极应对“抢人大战”和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人才挤出效应,分层分类解决人才居住需求,助力人才“安居乐业”。
在9月20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人才宣传服务月启动仪式上,“人才优享”政策发布、“太仓人才”移动服务平台上线、人才“乐居工程”授牌……广大精英人才收获“大礼包”。而在去年,太仓还成立了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该中心采用前台“一站式”受理,后台多部门协作的模式,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的人才服务资源,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生产生活“一揽子”“跑一次”服务。
在一项项精准施策的服务举措的推动下,太仓创新创业的“软”环境不断完善,各类人才对太仓“吾心安处即故乡”的幸福感、归属感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