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年均两位数增长 江苏国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也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江苏国有企业着眼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发展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显担当。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郭艺说:“地上平平无奇,地下暗藏玄机。在位于淮安的张兴储气库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地面上是普通的厂房,但是脚下方圆4.2公里内有许多个盐穴储气库,就是盐矿开采之后形成的地下空间,现在用来存储天然气,可以理解为就在脚下埋藏了许多个巨大的‘储气罐’,现阶段这里存储了7000多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就在前不久,这批地下“储气罐”完成了首次采气任务,成功为淮安地区用户供气1200多万立方米,大约相当于20万户家庭近一个月的用气量。这一项目由苏盐井神旗下江苏国能公司主导开发,总投资达到65亿元,一期工程今年将全面完成。公司紧密对接中科院科研资源,成立院士工作站,首创连通井盐穴储气库造腔技术,攻克了高杂质盐矿建设储气库的技术难题,同时大大缩短了盐穴储气库造腔的时间。以往采用单井建库方式,十年左右才能造出一个“储气罐”,如今采用连通井技术,大约4-5年就能形成腔体,为盐穴储气库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路径。
江苏国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健说:“连通井的造腔速度比较快,安全性灵活性都相对比较高。一期工程设计库容气量是1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6亿立方米,对江苏省内乃至长三角用户市场的季节调峰、应急保供起到相应作用。”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引领下,盐穴综合利用已成为苏盐集团新的主业,相关研发投入强度由上一年度的3.4%增加至4.39%,“盐+储能”产业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海龙说:“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利用盐穴推进储气、储能、储油、储氦,包括储氢、储二氧化碳等新兴业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苏盐的资源禀赋优势,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能源安全。”
立足主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国企正掀起一波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浪潮。江苏交控依托全省路网1800亿条存量数据和每天1.7亿条的增量数据,向道路智慧扩容、数据资产挖掘等方向拓展,形成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苏豪控股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新模式,打造省级数字化服务平台,让科技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徐矿集团围绕绿色智能矿山关键技术、增材制造新材料等方向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成立各类创新平台30个……
当前,江苏省属企业研发投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30余项,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近百个。今年还将围绕电力新能源、生态环保、沿海开发等优势领域,加快布局建设国有企业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