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高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科教新城管委会,娄东街道、陆渡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健雄学院:
《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太仓市人民政府
2021年1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
为推动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的制造业模式变革,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根据苏州市关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在全市开展“十百千”工程(十大标杆、百家示范、千家应用),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22年基本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全面塑造太仓制造新优势,特制订如下措施:
一、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一)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工业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智能及数字化改造。对企业实施智能及数字化改造项目(设备投资额达300万元及以上)的,按设备投资额最高给予6%的奖励,对列入太仓市智能及数字化示范项目的,按设备投资额最高给予8%的奖励,对工业机器人及系统应用企业按设备投资额最高给予6%的奖励,每家企业年奖励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对列入当年市级企业数字化应用提升项目(软件、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投资达50万元以上)的,按项目投资额最高给予12%的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最高100万元。上述项目,同一家企业当年度不可同时申报。
(二)突出典型项目示范。加大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工厂)培育力度,创建一批数字化赋能标杆企业。全市每年获评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工厂)不少于30家。对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示范类项目或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类示范试点的企业给予最高120万元奖励。对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或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示范试点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获评苏州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列入培育名单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对获评苏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获评苏州市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典型(重点平台、专业服务商和典型应用)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三)支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鼓励企业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对开展实质贯标并取得评定证书的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
(四)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鼓励基础运营商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降低上云门槛。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生产的基础上,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实现提质增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企业第一年上云费用进行补贴,每家企业最多不超过3万元。对获评省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上云企业,根据实际投入一次性分别给予不高于3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补贴。
(五)推动示范基地(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及技术服务商等各类高端要素在各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各区镇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或载体。对于特别重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制造示范平台和载体、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二、完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方式
(六)推行智能制造诊断、顾问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优质智能制造服务商和顾问团队,依托其优势资源及专业能力,分行业、分类型、分层次开展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及顾问咨询服务,每家工厂诊断服务费不高于20万元,每个车间诊断服务费不高于5万元。通过咨询调研、现场对接、技术培训、方案规划等方式,梳理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共性、个性、瓶颈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智能化改造解决路径及方案,实现重点产业规上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全覆盖、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基础能力有提升。全市每年为企业提供不少于200次免费诊断及顾问咨询服务。
(七)开展智能制造精准服务。聚焦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航天航空等优势主导和先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分行业加大智能制造项目库培育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包形式,征集优秀服务机构,对接企业个性化需求,以政策宣贯、申报辅导、车间改善、评审支持等方式,超前介入,精准服务,切实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