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资讯通> 新闻资讯> 详情

高新区:奋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德高新技术产业园

来源 : 太仓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8-10-24

浏览次数 :8254

2018年9月21日,对高新区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江苏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公告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相关内容,批复同意设立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9家省级高新区。至此,我市高新区正式去筹转正,开始向国家级高新区方阵迈进。

虽然高新区筹建于2012年,但谈及它的历史,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1991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太仓开始创办经济开发区,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太仓经济开发区即获省政府批复设立。此后,太仓经济开发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在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始了一场注定与众不同的开发建设之旅。从产业开发到产业集聚再到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在过去的25年间,高新区每一次关键节点上的发展转型,无不与时代变迁、国家战略相契合,无不是太仓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的结果。

25年来,高新区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特别是2012年开始筹建省级高新区以来,高新区坚持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生态与民生协同推进,全力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每天都会听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声音,每天都会看到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崭新变化,每天都会感受到改革、开放、创新所释放出的发展活力。今日高新区,已成为全市科技资源最密集、产业发展最先进、创新创业最活跃、改革开放最领先的区域之一。

创新驱动

高新产业之城加速崛起

创新,是高新区的第一要义,也是我市高新区的永恒追求。

近年来,高新区自觉践行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招商与培育、补短与增强并举,健全汽车零部件产业,壮大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智能制造,推动信息化与制造、服务的融合,产业特色越发明显,区内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区引进培育了一大批内外资创新型企业,建设并支持了科创园、大科园、软件园等创新载体发展,面向全球引进和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作用,加大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大院名校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创新发展取得的成就。

高新区拥有有效高企数170家,发明专利数1540个,上市企业14家,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8个,大中型及规上高新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3.7%,省级研发机构数已达88家,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35人。2017年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62.59%、53.25%。

也正是因此,自2016年省科技厅首次发布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以来,我市高新区始终位列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前列。

发展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

高新区明确,今后将继续围绕我市“1115”产业发展目标,高起点壮大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以总部物贸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医药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产业,至2020年形成千亿智造产业集群和千亿总部经济,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其中,创新元素将更为凸显。高新区将加快建设中德(太仓)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汽车零部件3D打印、中德智造质量标准等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在推进智能制造和标准引领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优质产业生态;将推动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太仓中心等一批大院名所建设,整合提升大科园、科创园、中德一二三期园区等系列载体,充分释放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人才培养优势,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将继续深化对德合作,建设中德创新合作试验区。

扩大开放

对德合作全面升级的高地

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在高新区设立后一周即开业投产。于是,高新区建区发展历史,就与对德合作密不可分。可以说,高新区的发展是在对德合作中一步步走来的。

克恩-里伯斯刚落户时,仅有员工6名,机器两台,厂房也是租用的。如今公司已成长为拥有自建厂房4万平方米,下设8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生产的汽车安全带弹簧占世界70%的市场份额。今年年底,克恩-里伯斯投资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控组件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在高新区,德企有约300家,90%以上的早期落户德企如同克恩-里伯斯一样,完成了增资扩产,很多已经或正陆续将研发中心、中国区总部布局在高新区。

发展质量效益好的德企,不仅给高新区经济注入了动力活力,还与本土企业开展了良好互动与协作,带动了全市400多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与德企合作,我市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产业技术人才;建成了德国留学生创业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园、中德科创联盟产业园等一批载体,引进了德国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太仓中心,建立了德国中心、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公司等服务平台,在商务部支持下设立太仓法兰克福办事处等,对德经贸合作不断向深度拓展。

伴随德企在太仓的发展壮大,对德合作交流日益全面深入。残障人士福利工厂——中德善美公司成立,中德友好幼儿园成立,啤酒节、火钳酒派对等德国习俗逐渐成为太仓风情,太仓已经成为蜚声中德两国的“德企之乡”。

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上推进对德合作,既是推动合作再深入的要求,也是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明确要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努力推动太仓对德合作成为江苏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新平台、中德两国合作的典范城市”。

今年,我市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对德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将把太仓打造成为“全国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的集聚地、中德产业智能制造试验区、中德中小企业共塑创新示范区、对德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德经贸文化交流的窗口。”

解放思想

始终站在时代发展潮头

解放思想是引领发展的“金钥匙”、推动工作的“总阀门”。总结高新区25年来取得成就的经验,每一个决策部署、每一步前进跨越,都与打破思维定式、克服路径依赖,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分不开。

高新区的诞生,就是太仓呼应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要求,探索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之后,高新区抢抓浦东开发开放机遇,大力实施对外开放,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引擎,高新区更加注重发展质效,以创新能力的提升引领高质量发展。

鲜活的思想源自源源不断的学习。进入新时代,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形成了一批思想成果,出台了《太仓高新区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及其9个配套政策。高新区还将今年列为作风建设深化年、项目建设深化年、环境整治深化年和拆迁安置攻坚年,以系统思维、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协调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高新区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要拿出善于创新突破、率先争先的智慧、气魄和担当,以思想大解放之勇争高质量发展之先,走好高质量发展的高新区之路,当好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的标杆示范。

立足当下

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作为我市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率先发展的高新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接续奋斗,以思想大解放之勇争高质量发展之先,用高质量发展再造新的优势。

高质量发展箭在弦上。高新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辑笃行。昨天,高新区“开放迈新步 创新走前列”主题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正式吹响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系列活动将继续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党务干部培训班、党务干部走基层、领导干部上党课,组织全区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好各级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并开展学习讨论,进一步凝聚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思想共识,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要思想贯彻到高新区实际工作中,推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系列活动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结合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目标要求,围绕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纵深推进对德全方位双向合作等重点工作,利用为期5个月的时间,集中组织开展12项经济活动,不断增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将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留学回国人员与侨眷“共话改革赞歌”座谈联谊会、机关改革赞歌合唱赛等系列活动,举办好职工技能大赛、德国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高新区中德摄影赛、迎春表彰联谊会等,通过活动抒写高新区改革开放为群众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激励广大高新人为高新区的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继续奋力前行。

主办单位: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运营商: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8 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18531号

关注公众号

负责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