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对高新区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江苏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公告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相关内容,批复同意设立江苏省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9家省级高新区。至此,我市高新区正式去筹转正,开始向国家级高新区方阵迈进。
虽然高新区筹建于2012年,但谈及它的历史,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1991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太仓开始创办经济开发区,经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太仓经济开发区即获省政府批复设立。此后,太仓经济开发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在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始了一场注定与众不同的开发建设之旅。从产业开发到产业集聚再到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在过去的25年间,高新区每一次关键节点上的发展转型,无不与时代变迁、国家战略相契合,无不是太仓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决策的结果。
25年来,高新区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特别是2012年开始筹建省级高新区以来,高新区坚持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生态与民生协同推进,全力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每天都会听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声音,每天都会看到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崭新变化,每天都会感受到改革、开放、创新所释放出的发展活力。今日高新区,已成为全市科技资源最密集、产业发展最先进、创新创业最活跃、改革开放最领先的区域之一。
创新驱动
高新产业之城加速崛起
创新,是高新区的第一要义,也是我市高新区的永恒追求。
近年来,高新区自觉践行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招商与培育、补短与增强并举,健全汽车零部件产业,壮大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智能制造,推动信息化与制造、服务的融合,产业特色越发明显,区内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区引进培育了一大批内外资创新型企业,建设并支持了科创园、大科园、软件园等创新载体发展,面向全球引进和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作用,加大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大院名校战略,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
一组数字足以证明创新发展取得的成就。
高新区拥有有效高企数170家,发明专利数1540个,上市企业14家,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8个,大中型及规上高新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83.7%,省级研发机构数已达88家,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35人。2017年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62.59%、53.25%。
也正是因此,自2016年省科技厅首次发布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结果以来,我市高新区始终位列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前列。
发展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
高新区明确,今后将继续围绕我市“1115”产业发展目标,高起点壮大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以总部物贸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医药大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产业,至2020年形成千亿智造产业集群和千亿总部经济,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其中,创新元素将更为凸显。高新区将加快建设中德(太仓)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汽车零部件3D打印、中德智造质量标准等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在推进智能制造和标准引领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优质产业生态;将推动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太仓中心等一批大院名所建设,整合提升大科园、科创园、中德一二三期园区等系列载体,充分释放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人才培养优势,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将继续深化对德合作,建设中德创新合作试验区。
扩大开放
对德合作全面升级的高地
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在高新区设立后一周即开业投产。于是,高新区建区发展历史,就与对德合作密不可分。可以说,高新区的发展是在对德合作中一步步走来的。
克恩-里伯斯刚落户时,仅有员工6名,机器两台,厂房也是租用的。如今公司已成长为拥有自建厂房4万平方米,下设8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生产的汽车安全带弹簧占世界70%的市场份额。今年年底,克恩-里伯斯投资4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控组件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在高新区,德企有约300家,90%以上的早期落户德企如同克恩-里伯斯一样,完成了增资扩产,很多已经或正陆续将研发中心、中国区总部布局在高新区。
发展质量效益好的德企,不仅给高新区经济注入了动力活力,还与本土企业开展了良好互动与协作,带动了全市400多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与德企合作,我市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产业技术人才;建成了德国留学生创业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