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资讯通> 新闻资讯> 详情

勇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军”

来源 : 太仓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9-14

浏览次数 :16988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临江沿沪的太仓究竟应该如何作为,才能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以先人一步的勇气和胆魄,勇闯“无人区”,勇当“热血尖兵”,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交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打通交通“血脉”,可以将太仓与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沪苏通铁路的开通,不仅结束了太仓“地无寸铁”的历史,更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下一步,太仓将汇集沪苏通铁路一期、二期,南沿江高铁,规划中的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以及闵嘉太城际铁路,形成“5+1”轨道交通网络和东西南北相互贯通的交通枢纽,成为江苏进入上海的重要枢纽门户城市。让交通运输这个“先行官”打头阵、当先锋,是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也是长三角地区树立区域思维、打破区划思维的“关键一招”;更是长三角地区用交通运输的纽带将区域城市串线成珠,推动整体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今天的太仓,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公交无缝对接、打通省际断头路、推进高铁建设、实施水铁联运等交通项目的一体化发展,让沪太互联互通的宏伟蓝图走向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实。

产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在产业发展上,从联合编制《“嘉昆太”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到设立嘉昆太科创产业园,再到建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协同创新合作的节奏之快、步履之坚从未有过。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从上海的带动与辐射,到与上海的对接和融合,太仓正积极拥抱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风口”。当然,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调高产业定位,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进一步深化与上海等地的产业对接、企业对接、人才对接,加快推进嘉昆太科创产业园实体运作,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推动高端成果来太实现产业化。同时,我市也在积极融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扮演上海的功能区,成为上海科创产业的孵化基地和制造基地。

科技,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插上腾飞“翅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愈加凸显。长三角区域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太仓作为环沪卫星城中的闪耀新星,本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借助身处长三角核心圈的优势,我市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链接高端智慧、高层次人才、高水平载体,通过向上海等地“借脑引智”,致力建设“临沪科创产业高地”,实现了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迈上中高端。如今,西工大、西交利物浦及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落户,为太仓的未来发展带来宝贵的人才、技术资源等。我们应该深入实施“大院大所”战略,提升现有科创载体、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行质效,抓牢用好“两校一院”创新资源,更大力度引进一批重大科创载体平台,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的活力极,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活力极,着力在科创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当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形式化”,更不是“口号化”,必须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太仓要想真正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除了做好交通、产业和科技这几个主要方面外,也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不断优化市场配置资源及其作用。我市还应该积极推动公共设施和服务互联共享,更高水平实现生态环境互保共治、跨区域社会治理互促共进。说到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去掉“断头路”,去掉发展的路障,激发科技原创力,打开制度想象力,从而连起发展机遇的“主动脉”。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项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地区之一的太仓,其发展前景更值得看好。未来,太仓必将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接轨大上海、服务大上海、融入大上海,勇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军”“桥头堡”。

主办单位:太仓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运营商:政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8 太仓市双创综合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18531号

关注公众号

负责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