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侧记
11月20日,在上海虹桥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20沪太协同发展推介会上,高朋满座、熠熠生辉。“融入大上海 共促一体化”是推介会的主题,但这一届的沪太两地已经从协作上升为一体化、同城化。
嘉闵线太仓段项目发布将太仓真正纳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推介会现场,发布并启动了“两城四区”沪太融合发展重点项目规划;签约了55个总投资568.8亿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项目,从中可以看出,两地互利共赢的领域越来越宽;与会嘉宾更是为太仓高水平融入上海、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启发新思路、凝聚新智慧。
把脉
更深层次融入上海
“太仓是近沪区,今后随着嘉闵线等更多轨道交通的落地,两地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这些年来太仓一直在积极融入上海,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也为太仓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地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最重要的是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在推动要素市场流动、产业创新方面要有更多对接和合作。”
那么,在进一步融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当中,太仓如何以更高站位融入上海,找到发展方向?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表示,太仓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处于一个重要区位,是苏州对接上海重要枢纽门户城市,太仓要利用好自己的区位优势,抢抓历史机遇,主动谋划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提出来赋予浦东新区新的发展任务,即要为整个国家发展大局进入新发展阶段作部署和谋划,这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这对太仓来说要与浦东新区的下一个三十年发展规划更好地接轨,两地首先要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等方面接轨,这相当于太仓与国家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接轨,能为太仓提供更大的发展动力。”
王振还提出,太仓要融入上海,不是片面地融入,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度融合,“上海除了东面的浦东,西面还有一个活力空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太仓与其紧紧相邻,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积极学习借鉴好的成果经验,并把好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落实到太仓。
有了深层次的融入,太仓还要在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拥有自身特色,让这种融入持续化。“融入要有自己的特色,太仓有些特色是上海不具备的,太仓要发现自己的特色,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形成互补,这样融入才有可持续性。”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说,长三角一体化是要构筑“一盘棋”,而不是低水平的重复,从政府层面要加强沟通协同,从产业联盟角度要合理布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太仓应该充分利用上海的优质高校资源,想办法把上海高校的科研成果拉到太仓。”褚君浩说,太仓要具备一双慧眼去发现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敢于创新,打造出具备自身特色的项目,通过这类发展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中去,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能让太仓自身得到很好发展,让太仓成为一个引领者、示范者。
合作
更宽领域互利共赢
这次推介会共成功签约了55个沪太合作项目,项目比去年多了7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总投资额度达到568.8亿元,比去年多了整整250亿元。这说明单个项目的投资体量和强度越来越大。
推介会现场,太仓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太仓港内贸枢纽港,共同深度开发集装箱货源市场,共同推进太仓港外贸航线发展。在前一阶段,太仓港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中谷物流相关负责人坦言,正是看到太仓港未来的发展潜力,才决心在此深耕。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签约的产业合作项目中,有多个项目、协议与我市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联,如炬龙新能源电池项目、德同医疗健康项目、中德石墨烯及先进材料合作中心项目、机场高铁用铝基复合新材料项目、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等,太仓正借助与上海的深度融合,推进协同创新,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
事实上,除了产业项目,现在沪太两地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在民生事业方面,在当天现场,太仓市民政局与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签署养老人才组织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两地将持续推进沪太养老人才组织协同发展。在生态共享方面,签署了嘉太城市管理领域协同发展共建框架协议、嘉太水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等。在科创载体方面,签约共建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太仓站,通过建设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太仓站,加强两地科技合作交流对接,搭建科技资源互动的桥梁。
现场还有多个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涉及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商业网点研究合作发展、文旅产品文旅活动合作开发、太仓市与德国商会合作深化等诸多领域。沪太协作已经拓宽到全领域、全方位,且层次越来越高,合作对象除了上海的相关部门、高校外,还有在沪的央企、知名科研机构、著名跨国服务机构等。
关注公众号 负责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