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21:2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号: 默认 大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8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要点速览:
我国将出台实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聚焦科技、绿色低碳、促进消费等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
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举措,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国家发展改革委: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具体包括五方面内容:
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扩大服务产品“出海”,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包括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主要包括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几项具体举措。
稳就业
加快推出增量政策,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对已出台的存量政策要全面落实,加快兑现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前期,提高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额度,小微企业最高授信5000万元,个人最高授信1000万元。近期,又会同财政部下拨了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加快推出增量政策,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对个人加大就业补贴支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
突出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刚刚印发的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17条措施,启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稳定就业水平。拓展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加大以工代赈支持,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稳住3000万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落实“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就是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和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兜住兜牢困难群体的就业底线。
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从今年起到2027年,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招聘需求旺的领域,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推动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发挥企业培训的主体作用,达到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促进企业职工培训、院校学生就业、职工技能提升之间的融合发展。
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鼓励劳动者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技能提升补贴,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的评聘为牵引,带动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可以直接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面向生产链内企业职工开展技能评价,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规定落实待遇。
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制定出台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引导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稳外贸
推动“三增三减”,“真金白银”支持外贸企业
商务部:
“三增”就是政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保险机构增加内贸险支持。
“三减”就是推动减免困难企业的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加强贸易金融支持保障,让外贸企业更有底气去接单
商务部:
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和覆盖面,让外贸企业更有底气去接单。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发挥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推动低成本资金直达小微外贸企业,优化对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丰富工具箱。
促消费方面
我国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
消费领域,我国汽车、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按照正常周期更新换代,每年能创造数万亿元的需求;除了耐用消费品,文娱、旅游、体育等新增服务消费需求巨大。
投资领域,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每年的设备更新换代投资需求将超过5万亿元。
我国正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点能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
四方面举措大力提振消费
商务部:
一是扩围提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去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乘势而上、加力扩围,支持资金达3000亿元,翻了一倍,家电支持品类由8大类拓展至12大类,增加了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二是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
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各环节,积极创新、先行先试;
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更好满足居民汽车购买需求;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建设全国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畅通二手车消费;
支持地方发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汽车后市场,发展汽车运动和汽车文化,延伸汽车消费链条,着力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量。
三是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近期,会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行动计划、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
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扩围提升行动,重点围绕“一老一小”补齐短板,打造成为百姓的“幸福圈”。
四是举办“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三方面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扎实做好这三方面工作。
提振消费方面:
近期已经下达了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前两批一共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我们会根据各地支付进度陆续下达。
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扩大投资方面:
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畅通循环方面: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金融支持
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适时降准降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三方面金融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
一是持续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持续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科技、绿色低碳、促进消费等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督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二是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作用,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民营企业等主体发债融资。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满足民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资金需求。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效率。
三是更大力度推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配套机制。
全面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研究建立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继续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
一是精准加力稳就业。更大力度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对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三是精准加力促消费。着重从服务消费供给侧发力,聚焦文旅体育、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其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服务消费供给大幅提升和改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四是精准加力扩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28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要点速览:
我国将出台实施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聚焦科技、绿色低碳、促进消费等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
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稳就业稳经济五方面若干举措,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国家发展改革委: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具体包括五方面内容:
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稳定外贸发展方面,主要包括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出口企业规避风险,扩大服务产品“出海”,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包括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推动汽车消费扩容,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主要包括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几项具体举措;
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几项具体举措。
稳就业
加快推出增量政策,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对已出台的存量政策要全面落实,加快兑现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前期,提高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额度,小微企业最高授信5000万元,个人最高授信1000万元。近期,又会同财政部下拨了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同时,加快推出增量政策,对企业加大扩岗支持,对个人加大就业补贴支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
突出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刚刚印发的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17条措施,启动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稳定就业水平。拓展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加大以工代赈支持,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稳住3000万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落实“两优惠三补贴”政策,就是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和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兜住兜牢困难群体的就业底线。
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从今年起到2027年,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招聘需求旺的领域,聚焦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推动把培训建在产业链上,发挥企业培训的主体作用,达到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促进企业职工培训、院校学生就业、职工技能提升之间的融合发展。
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鼓励劳动者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符合条件的人员,按规定给予技能提升补贴,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以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的评聘为牵引,带动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可以直接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面向生产链内企业职工开展技能评价,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规定落实待遇。
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制定出台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指导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作为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引导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稳外贸
推动“三增三减”,“真金白银”支持外贸企业
商务部:
“三增”就是政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保险机构增加内贸险支持。
“三减”就是推动减免困难企业的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加强贸易金融支持保障,让外贸企业更有底气去接单
商务部:
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和覆盖面,让外贸企业更有底气去接单。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发挥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推动低成本资金直达小微外贸企业,优化对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丰富工具箱。
促消费方面
我国扩大内需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
消费领域,我国汽车、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按照正常周期更新换代,每年能创造数万亿元的需求;除了耐用消费品,文娱、旅游、体育等新增服务消费需求巨大。
投资领域,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每年的设备更新换代投资需求将超过5万亿元。
我国正在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点能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需求。
四方面举措大力提振消费
商务部:
一是扩围提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去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乘势而上、加力扩围,支持资金达3000亿元,翻了一倍,家电支持品类由8大类拓展至12大类,增加了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二是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
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各环节,积极创新、先行先试;
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更好满足居民汽车购买需求;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建设全国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畅通二手车消费;
支持地方发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汽车后市场,发展汽车运动和汽车文化,延伸汽车消费链条,着力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量。
三是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近期,会同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行动计划、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
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扩围提升行动,重点围绕“一老一小”补齐短板,打造成为百姓的“幸福圈”。
四是举办“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三方面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扎实做好这三方面工作。
提振消费方面:
近期已经下达了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前两批一共下达超过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我们会根据各地支付进度陆续下达。
将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并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扩大投资方面:
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停车位。
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项目清单,同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
畅通循环方面: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金融支持
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适时降准降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三方面金融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
一是持续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持续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科技、绿色低碳、促进消费等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督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二是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作用,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民营企业等主体发债融资。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满足民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资金需求。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效率。
三是更大力度推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配套机制。
全面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研究建立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继续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
一是精准加力稳就业。更大力度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对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三是精准加力促消费。着重从服务消费供给侧发力,聚焦文旅体育、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其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服务消费供给大幅提升和改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四是精准加力扩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