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是陕西省西安市的驻军大区、兵员大区、安置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谋划双拥工作,持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持续推进双拥工作全面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双拥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军地座谈会议20余次研究部署,并将双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年递增。为加强党对双拥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及相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一线抓,军地密切协作、运转科学高效的双拥组织体系。同时,全区22个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网络,保障双拥工作高效开展。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双拥工作良好氛围。突出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典型引领的“三位一体”宣传教育模式,营造双拥工作良好氛围。全力解决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授予临潼铁路小学“双拥学校”称号。把国防知识教育列入中学生课堂教学内容,成立临潼铁路中学“国防班”,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爱国爱军意识。突出“一网两号”的宣传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双拥模范创建工作动态和阶段性成效,在辖区主干道、高速路口、部队驻地、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门口等醒目点位设置宣传牌和宣传标语,营造“人人关心双拥工作、人人参与双拥建设”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每年一度的双拥模范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各类优秀退役军人和爱国拥军模范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发挥许权中烈士纪念馆和西安事变旧址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每年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组织区级四大班子、全区各街道、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主要领导,举行革命烈士公祭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军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爱国情怀。
坚持制度引领,促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严格落实党委议军制度、军政座谈会制度、双拥全体会议制度,坚持每年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双拥联络员会议,认真听取驻临部队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制定区级领导常态化包抓驻临部队工作制度,明确各驻临部队的包抓区级领导和包抓单位,进一步巩固军地沟通联络渠道,动态掌握并及时协调解决部队在训练、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问题。坚持每年“八一”和春节走访慰问,区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走访慰问驻临部队,参加双拥共建活动,送去节日问候。
服务驻军,拓宽领域,着力为驻临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针对每年征兵工作,广泛宣传动员,积极配合部队严把征兵质量关,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组织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向部队捐赠图书;实行收费站军车免费通行,旅游景点、公共场所军车免费停放等拥军优军政策,优先服务军人。区级各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同驻临部队开展帮扶结对共建共荣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书法进军营”“送法进军营”“网络安全进军营”、青年联谊等活动,进一步丰富驻临官兵文化生活,增强官兵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为部队官兵牵红线。
协调解决驻临部队反映问题。建立驻临部队反映问题清单台账,逐一制定任务分解计划,全力协调解决。坚持把保障官兵生活作为重点工作,在积极为家属随调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主动作为,全面解决125名军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入托和15名随军家属随调问题,确保官兵安心服役。近年来,该区共协调解决驻临部队的战备训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随军家属随调和子女入学入托等困难问题76件。
全力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全方位支持驻地部队战备训练和基础建设,帮助部队协调解决训练出行、官兵生活基础设施(水、电、气、暖)等问题,建成国防基础设施工程;协调解决部队电力增容、官兵用气、用水保障等问题,减免电力增容费用;区燃气公司投入100余万元为部队修建燃气管道,有效保障部队战备训练和官兵生产生活。
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该区不断探索文化拥军、旅游拥军新模式,凸显临潼拥军特色,持续擦亮临潼“文旅拥军”名片,不断扩大文旅拥军辐射范围,临潼区特有的文旅拥军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化拥军氛围不断增强。华清宫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的企业,将双拥工作与旅游事业同步发展,积极与驻临部队搭建共建平台,在旅游优先优惠、支援部队建设、举行军民共建活动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主动作为,每年在“八一”建军节、“双十二”西安事变纪念日等特殊节日,邀请驻地官兵及家属免费参观各类演出,邀请现役军人和抗战老兵讲授革命战斗史,接受现场教育。
持续加强拥军阵地建设。全区不断拓宽社会化拥军领域,全力打造临潼区“拥军医院”“拥军学校”“拥军景区”“拥军示范街”和企业“崇军荟”等爱国拥军阵地。临潼区铁路中学作为“爱国拥军学校”,在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国防教育、设立国防班等方面认真谋划,稳步求进,出台一系列军人子女优先优惠政策,让军人军属切实感受到荣誉感和自豪感。秦皇医院作为全区首家“拥军医院”,认真贯彻落实拥军服务要求,对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积极落实优先、优待、优惠政策。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化拥军活动深入开展,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企业“崇军荟”召集令,目前已有89家企业响应号召,落实优先、优待、优惠政策140余条,涉及金融银行、旅游康养、酒店餐饮、文化影视、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形成“千门万店齐拥军”的浓厚氛围。
军爱民,鱼水情,助力地方发展办实事作贡献。大力支援地方建设。各驻临部队在全面完成练兵备战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在全区各项建设中充分发挥子弟兵作用。近年来,累计出动2000余人次,车辆180余台次,清运垃圾300余吨;积极参与每年的绿化和植树任务,累计植树160余亩;投入150余万元,修整护坡倾斜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各驻临部队积极认领任务。驻临某部共投入300余万元,其中投入55万元帮小金街办炮岭村建成71.1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投入5万元,在炮岭村后山种植了6亩银杏树;2022年、2023年共投入38万元,建设“炮岭味道”花椒加工厂房并购置设备。先后为炮岭村及周边的贫困学生捐赠了200余件学习用具、生活用品和文体器材,还安排党委机关和基层营连与驻地80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学生改善学习生活环境,顺利完成学业。部队还下大功夫改造炮岭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修建了长800米、宽3米的产业园路,在全村道路边安装了55盏太阳能路灯,为村里统一更换了智能水表,还出钱建设了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村庄硬件建设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日常生活更加便利。驻临某部积极捐资助学,捐资4万余元开展“爱心助学”“教育扶贫”“特色帮扶”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圆梦成才;驻临部队列支专项资金数万元,利用春节等节日,集中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积极组织消费帮扶。各驻临部队都积极和结对村建立良好联系,各展其能开展消费帮扶。炮岭村村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进部队超市、进食堂、进家属院,帮助村民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玉川村的黄杏、石榴、核桃、火晶柿子迎来大丰收,但在即将上市之际,村民们为销路发起了愁,结对的驻临某部便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助销农产品,建立“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邀请玉川村果农来部队举办水果专场销售会,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营销模式方式,为玉川村助销黄杏3000余斤,石榴4000余斤,核桃、花椒等1000余斤,为果农创收4万余元。
开展医疗惠民活动。康复疗养中心积极做好斜口街道付家村结对帮扶,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活动,为家庭困难的村民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医送药上门。区人武部联合驻临某部多次开展“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 争当新时代雷锋传人”健康义诊活动。驻临某部卫生连每半年派出医疗小分队,免费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疾病诊断、防病常识宣讲,巡诊接诊800多人次,赠送6万多元药品;对行动不便、身体残疾、年龄偏大的,医疗小分队就走山路挨家挨户上门服务,确保福利惠及每位村民。其他几支驻临部队都坚持常态化开展“义诊到山区、军医进家门”活动,每年投入数万元定期组织巡诊体检,广泛宣传健康基本知识,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举办军营开放日活动。驻临部队每年都会精心准备,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安排党政机关干部、企业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代表现地观摩。通过参观营区、观看部队历史纪念宣传片、观摩演练、队列队形展示、内务展示等形式,让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和师生代表“零距离”感受军营魅力及部队优良作风,培塑了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情怀。
近年来,临潼区军民携手并进、互相支持,团结奋斗、共创辉煌,形成了“民以拥军为荣、军以爱民为本”的良好氛围,全区双拥工作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增强全区军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加强军地支持与合作,加大双拥政策落实力度,细化完善双拥工作制度,广泛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经常性双拥共建活动,全面保障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